财政政策具有双重属性,既是经济政策,又是社会政策,具有双重的功能作用。同时,财政政策作用于经济社会,既可以是扩张总量,也可以是改善结构性。至于具体发挥什么样的功能作用,依不同时期的条件和政府的政策目标而定。
2011年12月中旬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明确2012年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形式上看这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但从实质分析,其方向、内容和着力点,与前两年相比,已经产生了不小的变化,明年依然会产生变化,也就是说,明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着重于改善结构,这包括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两个方面。
一、先从财政政策的经济政策功能来看,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会进一步从积极的总量政策转向到积极的结构政策。
首先,从对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来看,减速已经是大家的共识。为什么会减速?有人说是主动调整的结果,也有人说是外需,我认为除了那两个因素,更多的是我们经济自身的原因。这个判断非常重要。这么多年来我们靠投入,尤其是靠资源的投入来维持增长,带来的是高排放,高污染,因为环境而引发的社会群体事件也在增加。由此产生的约束越来越紧,主要靠大量的资源投入来维持增长已经走到了尽头。
还有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靠投资支撑,这种动力结构是不可持续的,自然而然会引起减速。另外,创新性因素,包括组织结构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等,长期缺乏。过去的增长主要来自学习和模仿,其边际效应不断递减,现在已经到了低点,在创新成为增长主要动力之前,经济增长会自然减速。
所以,经济减速是趋势性的,不是临时性的波动。基于这种判断,财政政策是主要“保增长”还是“调结构”就显得至关重要。我认为,放在第一位的只能是调结构,没有其他选择。如果把“保增长”放在第一位,结构难有改善,经济增长也维持不了多久。所以应该利用经济减速的这个阶段,抓住机会调结构。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能再走2008年保增长的老路。
这样来看,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可以有两个方面:结构性减税和支出的结构性调整。结构性减税,已是一种明确的政策信号,这些年也一直在做,尽管社会一直觉得力度不够。前几年结构性减税,有一定效果,但是和大家预期的有距离。现在最大的改革就是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可能是一个大的着力点。依据试点的情况,在全国推广的时候,可能税负会更多地下调。结构性减税不是普惠性的,受惠的可能是区域性的、行业性的和分类性的,如目前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减税政策,以此促进结构调整。
财政的支出结构也要进行调整。当前社会性的支出在急剧地扩大,很多社会性支出项目的增长都远远超出了总的支出增长速度,如住房保障、农村水利、社保就业等,都处于支出高增长状态。社会性支出扩大,实质上是扩大了公共消费,有利于扩大社会最终消费,从而扩大内需。这也是需求结构的调整。
二、从财政政策的社会政策功能来看,明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多体现在社会结构的调整方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例,其实这就是社会结构调整的方向。中等收入者的比例如何提高呢?这离不开财政政策的作用。
如果对现在的社会形势做一个基本判断,社会不平等相当严重。这在城乡之间表现最为明显,户籍制度使农民无法享受平等的财政待遇。2亿多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生活,但他们在公共服务方面却无法与城市居民平等。尽管在这些年政府做出很大努力,但农民工的就医、就业、子女上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依然无法与城市居民平等。从总体来看,农民工属于我国的低收入群体,究其原因,不是因为农民天生愚笨,而是因为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没有给予同等待遇,导致农民的体能素质、文化素养和劳动技能普遍不如城市居民,在参与市场经济的起点上就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从而带来一个庞大的低收入群体。
因此,改善社会结构,提高中等收入者比例,首先要实现社会平等。这在具体内容上就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要平等地覆盖所有的国民,不能厚此薄彼。这就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社会政策功能,通过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来促进社会平等,也就是要不断缩小社会群体之间的能力差距,实现机会公平。
作为社会政策的财政政策,其着力点就应该是“补低”,而不是“限高”。补低,意味着使穷人变富,更多参与经济循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例。这里所说的“补低”,并不是简单的补收入,而是补能力和机会,即创业就业的能力和机会。只有这样,橄榄型的社会结构才能形成,社会结构才会改善,社会和谐才有可能。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