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如果说从4万亿里头拿出相当一部分钱来,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人力资本的积累,大规模的培训农民工,包括下岗失业的城里头的职工,让他们充电,我们就等于是利用这么一个危机,在这个时候实现了人力资本积累的一个飞跃。”接受《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财政部财政研究所的刘尚希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一个事实是,中国拥有的几千万农民工,绝大部分从事的都是体力或者简单的技术劳动。与城市居民比,农民的就业能力往往差了一大截,已是不争的事实。

“农民的就业能力是严重的不足,大多数缺乏劳动技能。凡是有劳动技能的农民工找工作好找,缺乏劳动技能的农民工找工作就非常的困难。”刘尚希告诉《新闻周刊》记者。

农民的劳动技能为什么不足?“他不是农民自己造成的,这与我们城乡分制的体制,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提供不够是有密切联系的,”刘尚希说,“长期以来,我们对农村的这些公共服务,实际上可以说是空白的,又是最近这些年来,提出来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重视三农和新农村建设,这个时候开始重视农村的公共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才有所改善。但是以前造成的这种结果,一直还存在。”

高素质劳动力的缺乏,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影响了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这些年来,一些企业年薪十几万聘请高级技工的事情已经不能算作新闻,有人感叹,“找一个高级技工比找一个工程师还难!”以“高级技工+缺乏”为关键词百度一下,搜索到网页73000篇,几乎涉及各个大中城市。

“产业结构要升级,你没有后备的劳动力,你怎么升级?你说企业要转型,他如果招不到他所需要的工人,他怎么去转型?”刘尚希如此发问,“没有技工的话,你就造不出象样的东西来。”

要从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就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力。如今这已成为普遍的认识。否则,中国的制造业将永远处在制造的低端,生产些“摆不上人家超市,只能上地摊的东西”。

在刘尚希看来,在农民群体中培养高素质劳动力,意义还不仅仅一个为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贮备人才,更关系到城乡体制的改革。

刘尚希说:“农民能力提高了以后,农民他自己很多的声音就可以发出来,这种体制你才可能慢慢的进行调整。在农村这一块,可以说农民长期的没有自己的声音,那么在决策方面,不由自主的就偏向了城市这一块。”

刘尚希认为,城乡分制一旦有解,农村消费就能起来,这样才是名副其实的拉动内需,中国的经济增长要转型,发展方式要转变,才能避免成为空话。

“所以说将来对农民的公共服务的提供,怎么强调都不过分。那些随着流动的农民工他的子女,有的就跟着父母在那儿卖菜度过了他的童年,在城市的边缘角角的地方度过了童年,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这些人长大了以后,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缺乏劳动技能,就业能力弱小,一个来说可能是就业方面他找工作非常困难,另一方面来说他可能对社会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而且你要是把农民转移到城里来,变成市民,他也是有条件的,但是这个条件也是要求他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具备一定的能力,如果说他没有一点,他不能稳定就业,那你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能从农民转化成市民呢,如果这样的转化到城市来,就变成贫民窟了。像拉美国家,在城里出现贫民窟的情况,我想在中国要坚决避免。我们也不希望把农民仅仅是转移到城里来就完了,转移到城里来他还是要有他的工作,还要有稳定的工作,这样的话他真正才能变成市民,要不然他永远只能是在城里、农村两边之间游走,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说从4万亿里头拿出相当一部分钱来,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人力资本的积累,大规模的培训农民工,包括下岗失业的城里头的职工,让他们充电,我们就等于是利用这么一个危机,在这个时候实现了人力资本积累的一个飞跃。”接受《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财政部财政研究所的刘尚希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一个事实是,中国拥有的几千万农民工,绝大部分从事的都是体力或者简单的技术劳动。与城市居民比,农民的就业能力往往差了一大截,已是不争的事实。

“农民的就业能力是严重的不足,大多数缺乏劳动技能。凡是有劳动技能的农民工找工作好找,缺乏劳动技能的农民工找工作就非常的困难。”刘尚希告诉《新闻周刊》记者。

农民的劳动技能为什么不足?“他不是农民自己造成的,这与我们城乡分制的体制,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提供不够是有密切联系的,”刘尚希说,“长期以来,我们对农村的这些公共服务,实际上可以说是空白的,又是最近这些年来,提出来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重视三农和新农村建设,这个时候开始重视农村的公共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才有所改善。但是以前造成的这种结果,一直还存在。”

高素质劳动力的缺乏,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影响了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这些年来,一些企业年薪十几万聘请高级技工的事情已经不能算作新闻,有人感叹,“找一个高级技工比找一个工程师还难!”以“高级技工+缺乏”为关键词百度一下,搜索到网页73000篇,几乎涉及各个大中城市。

“产业结构要升级,你没有后备的劳动力,你怎么升级?你说企业要转型,他如果招不到他所需要的工人,他怎么去转型?”刘尚希如此发问,“没有技工的话,你就造不出象样的东西来。”

要从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就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力。如今这已成为普遍的认识。否则,中国的制造业将永远处在制造的低端,生产些“摆不上人家超市,只能上地摊的东西”。

在刘尚希看来,在农民群体中培养高素质劳动力,意义还不仅仅一个为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贮备人才,更关系到城乡体制的改革。

刘尚希说:“农民能力提高了以后,农民他自己很多的声音就可以发出来,这种体制你才可能慢慢的进行调整。在农村这一块,可以说农民长期的没有自己的声音,那么在决策方面,不由自主的就偏向了城市这一块。”

刘尚希认为,城乡分制一旦有解,农村消费就能起来,这样才是名副其实的拉动内需,中国的经济增长要转型,发展方式要转变,才能避免成为空话。

“所以说将来对农民的公共服务的提供,怎么强调都不过分。那些随着流动的农民工他的子女,有的就跟着父母在那儿卖菜度过了他的童年,在城市的边缘角角的地方度过了童年,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这些人长大了以后,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缺乏劳动技能,就业能力弱小,一个来说可能是就业方面他找工作非常困难,另一方面来说他可能对社会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而且你要是把农民转移到城里来,变成市民,他也是有条件的,但是这个条件也是要求他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具备一定的能力,如果说他没有一点,他不能稳定就业,那你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能从农民转化成市民呢,如果这样的转化到城市来,就变成贫民窟了。像拉美国家,在城里出现贫民窟的情况,我想在中国要坚决避免。我们也不希望把农民仅仅是转移到城里来就完了,转移到城里来他还是要有他的工作,还要有稳定的工作,这样的话他真正才能变成市民,要不然他永远只能是在城里、农村两边之间游走,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来源: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 2009-03-08

http://space.tv.cctv.com/article/ARTI1236480314308436

话题:



0

推荐

刘尚希

刘尚希

113篇文章 8年前更新

  湖南人,财政部科研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贴专家、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关注公共性问题,尤其注重从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角度来观察研究经济、社会问题和宏观政策。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