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目前中国尚无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计划,个人所得税的调整,需要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但目前能够调整个税的条件尚不具备。 而就在一个月前,在北京的一个公开活动上,5位著名学者还一致表示,目前正是推行包括上调个税起征点在内的一揽子个税改革方案的最佳时机。5位学者认为,上调个税起征点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目前调整个税可以有效地刺激消费,是个税调整的好时机。
一方面,众多学者包括很多两会代表都在呼吁进行个税调整,认为条件已经成熟,另一方面,财政部又表示条件尚不具备,事情显得有些扑朔迷离。
就此,搜狐财经联系到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他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当成千上万的人处于失业状态,没有一分钱收入的时候,社会舆论却聚焦在月薪2千元以上的人群交税多少的问题,这是否有点不合时宜?”在回答究竟是不是到了调个税的时机时,刘尚希反问了这么一句。
在他看来,一方面希望发挥个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又希望个税“起征点”不断地上移,这是矛盾的。
“希望鱼与熊掌兼得,这是不可能的。”刘尚希表示,“起征点”越是往上移动,对起征点以上的人群就越有利,而对起征点以下的人无利。按照当前的2千元的起征点来估算,交纳个人所得税的人群只占总人口的2%多一点,占全国就业人员大约4%;占城镇就业人员比例大概10%。若是进一步上移,交纳个税的比例更低,在税率的梯形结构不变的条件下,适应税率也会相应下移,高收入者的税负相应减轻。这样就会进一步弱化调节功能。
“所以,在讨论个税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搞清楚,我们到底想要什么?目标是什么?不能仅仅从个人感觉出发来讨论公共问题。”
尽管如此,但目前承担个税的这个少数人群,承担的税负与房价、生活成本比较起来确实是相当高的。
对此,刘尚希认为,个税改革的必要性不应质疑。但在当前财政状况非常紧张,当前交纳个税的这些“有收入的群体”是否也应当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呢?
“我们号召企业、各劳动者、社会各界都要承担一些社会责任以应对危机的时候,月薪2千元以上的人群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给国家交一些税以共同应对危机,不能说不应该。”
“我们在讨论公共问题的时候,应更多地关注那些‘没有收入的人群’,那些已经失业和将要失业的人群,凝聚社会共识,共担社会责任,共度时艰。”刘尚希说。
来源:搜狐财经 财经面对面 2009年03月09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