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民间投资、民营企业,或者说民营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来说是一个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刚才各位谈得非常好,听了以后很受启发。在现阶段,面对民间投资民营企业政府应该做什么?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我觉得今天讨论这个问题,主要应该从这样的一个角度,帮政府出主意。

首先应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现在的民营经济一个什么阶段?老曹说了,到了一个新阶段,我看这个会议主题中也讲了觉得民营经济确实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是新阶段的含义在哪儿?我觉得,概括起来就三个字瓶颈性,现在的民营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瓶颈性的阶段,就像过山路一样,走到非常狭窄的口子上

何以见得呢?从几个方面来看,新阶段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社会压力发展成果共享,收入分配要改革,公平分配的社会诉求越来越大。这些要求都是一种社会压力,这种压力都会传导到民营企业身上。当前对贫富差距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意见认为,当前分配不公的状况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劳动收入占比的不断下降,激起了全社会加薪的普遍愿望。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的所谓低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复存在十多年不加工资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了。“新生代”劳动力对企业的要求发生了根本变化,“忍”不再是他们的性格,抗议、罢工已成为当今现实。这些新的社会因素已经转化成了巨大的社会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是指向政府,更是直接地指向民营企业。

二是市场压力。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我国的出口导向战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民营企业是在出口导向战略下发展起来的,主要是面向国外市场。现在这种市场压力非常大像沿海的一些中小企业,做加工贸易、出口,传统的经营方式面临着转型的问题,迫切需要开拓新的市场,相当一部分需要从国外市场转到国内市场但是,无论是开拓新的国际市场,还是从国外市场转到国内市场,都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情。许多订单式的企业实际上不是企业生产“车间。我很多中小企业实际上这样的生产车间,它被动地根据订单来生产,没有什么营销队伍,也没有什么营销的理念,你需要什么我就给你生产什么,赚取可怜的一点加工费。所以,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就是国外企业,或者国外市场的一个加工车间,如此而已。你想想,从一个生产“车间转变成一个真正的“企业在现有的国际分工格局下,是一个从蛹变成蝴蝶的“蝶化”的过程,这种压力是非常巨大的。蝶化成功,民营企业就可以变成在空中飞舞的漂亮蝴蝶;要不然,大量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就会变成“蛹尸”而寿终。

三是资源、环境的压力。我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整体的资源环境压力非常巨大,现在不可能在这方面再给民营企业宽松的环境资源环境长期外部化的成本要慢慢的内部化,这对原本就高排放、高污染的民营企业来说,压力非同小可。社会成本内部化采取方式,如资源价格调整、资源税收提高,现在考虑开征环境税(如碳税、硫税等)等等。对这种转变,要有清醒的认识,对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不可能网开一面,诸如给予环境税的优惠、降低排放标准、资源使用实行优惠价格等。这些方面是不可能对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给予特殊照顾的。资源环境的压力,是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压力,更是对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压力。

四是民营经济的脆弱性。民营经济的竞争力尽管有所提高,但整体看,创新意识淡薄,模仿、跟风仍是主要的做法。创新能力弱小,研发人员缺乏、资金少、员工素质偏低等等,这些都使民营经济处于脆弱性状态。脆弱与企业大小无关。一些拥有自身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中小企业即使在危机状态下也能逆势而上。我国多数民营企业是相当脆弱的,再加上上述重重压力,脆弱的民营企业无疑地已经处于战略性存亡的境地。

不难看出,经历改革开放三十年成长起来的民营经济,尽管总规模不小,企业数量庞大,但事实上已经进入一个瓶颈性的成长阶段更深层次来看,这种战略性的瓶颈约束是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式带来的相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式而言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式存在问题更多,转换的紧迫性更明显,转换的艰巨性也更大。分类分层来观察,民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的基础层,是主体部分。刚才迟院长讲的我觉得非常到位,民营经济的问题要从发展方式转换的高度来认识。

在民营经济发展方式未能转换之前,上述种种压力都会反映到微观领域,例如民营企业的劳资关系将会更加紧张各种形势的劳资矛盾将会加剧,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将会失效;市场结构变化所产生的压力将给民营企业的传统经营方式带来巨大挑战;资源环境的压力会反映到企业的成本上去,这就要求民营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服务方式,研发新的产品和服务

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很自然就会想到政府。但上述社会压力、市场压力和资源环境压力不是通过政府能解的,而且政府本身也要承受这些压力。出口市场变了,靠政府提高出口退税率?降低汇率即使政府给予更多的补贴,也补不出一个出口强国来,只能是国民福利的流失。劳资关系紧张了,靠政府来压制工人提薪的要求?或降低最低工资标准来维持廉价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面对公平诉求的社会压力,政府怎么办?一边倒?政府不可能一屁股坐在老板这一边,现在要调整,要平衡,这种问题政府难以去帮助民营企业去解决资源环境的压力政府也不可能网开一面,这些压力是政府没有办法帮缓解的。所以说,在这个瓶颈性的阶段,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改变观念,需要练内功,强身健体,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来逐步改变脆弱性状态。这才是根本出路。

而且,在工业化是以重化工业来带动的现阶段事实上形成了对民间投资的一种挤压,对民营企业带来了制约。随着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一些行业的进入门槛自然抬升如钢铁、石油、石化、造船。现在资源行业也在提高市场集中度,如煤炭、稀土等。民间投资要进入这些行业自然受到挤压。行政垄断与规模经济、市场集中度不是一码事,但在现实中三者却叠加在一起。现有的一些批评是把市场集中度的提高视为行政垄断了。钢铁行业,把一些民间投资挤出来了石化行业也把一些民间投资挤出来了,其实,重化工业发展到这阶段,门槛就会自然抬升,就是降低市场的准入标准也进不去,不是放宽不放宽的问题重化工业带动的工业化,通过规模经济和市场集中度对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带来了一些实质性的影响,以单个民营投资进入重化资源行业在现阶段已不具备可行性。

那么,在这个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性阶段,政府可以什么?我觉得,政府可以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改变政策思路现在“新36条”也好,老的36条也好,政府都是放开口子,就是允许干什么。看起来,这个口子越放越宽,刚才老曹讲到了这个问题我觉得现在倒过来,从可以干什么、允许干什么,转变到“禁止即许可除了明文禁止的,民间投资、民营企业什么都可以干。只有这样,民营经济的发展才不什么都需要红头文件,什么都需要许可,什么都需要报告要不然的话,一些程序性的问题,一些操作性的问题没有办法解决。政府各个部门都说我没有文件,尤其到地方政府,说上头没有文件,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干,什么都要等文件,政府哪能想到那么多?政府不是万能的,结果等来等去,很多事情就等黄了。政府各个部门的研究任务为什么这么重,都要想着搞出一个红头文件来,允许干什么。如果转变思路,搞一个禁止性的,哪些是不能干的,其他的统统可以干,这样的话政府也省力、省心,政府各个部门也可以依据这个原则来把握。只要没有禁止的就行,那就放心,民营企业都可以干。现在这种菜单式的办法,我觉得政府很累,企业也很累,搞得大家都很累。要真正解决玻璃门的问题,关键是要转变制定政策的思路。

第二个,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领域民间投资很多有的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而不少进入投机领域,如炒股、炒房子、炒期货、炒农产品等等。讲民间投资,准确地讲应该是指实体经济领域的投资。怎么进入实体经济领域呢?我觉得关键是民资和外资的地位平等。现在有些外资进入的领域,民资却不能进。在企业的问题上,民企业和外资企业在税收政策上现在已经平等了,都是一个所得税法,但是对待民资和外资的态度上是不平等的。例如国有大型银行引进国外的战略投资者,为什么不能引进国内的民间投资呢?我觉得国有大型企业,像中石化、中石油等为什么就不能把一些股份让出来给民间投资?国有控股可以,也可以让一些民间投资进去民间投资并不完全对应民营企业,可以进入民营企业,也可以进入国有企业。从道理上讲,民间投资哪个领域都可以进的。当然有门槛单个民间投资难以直接进入,那么,通过联合投资就可以克服门槛高的问题。联合投资,是一种组织方式关键是要组织起来,只有这样,民间投资才会有广阔的空间

再一个重要的方面民间金融。民间金融、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以至于和整个民营经济都有紧密的联系。现在对民间金融的认识是不到位的,现在的认识是被现实的很多问题和矛盾推着走,走得很慢。尽管现在比以前有一些进步,但是对民间金融,需要重新认识金融实际上处于垄断状况。不少对垄断的批评,实体经济领域的垄断,其实我国真正的垄断是金融的垄断。金融垄断是最根本性的问题。垄断的状况谈什么创新?刚才高尚全老师讲的我觉得非常到位。民间资金为什么不能引导到实体经济领域而在投机领域游荡?私人银行为为什么不能搞?民间金融被限制过死造成民间投资难以健康发展。民间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这里头实际上有很多文章可以做。

第三点,政府怎么去帮助中小企业,关键两个字,就是“能力”,即政府怎么帮助中小企业提升能力?现在的帮助都是解决困难,一时解决困难,能力没提升,要不了多久,中小企业还是困难那就像扶贫一样,从解决眼前的困难入手,只能是越扶越贫中小企业能力提升,包括创业、创新能力提升,也包括员工素质的提升,这实际上是民间人力资本积累问题。现代社会,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对经济增长越来越重要。我们长期来主要是靠物质资本去推动,而对人力资本的积累,尤其是在民间人力资本的积累重视不够什么事情都是人干出来的,生产力三要素最活跃的因素不就是人吗?我觉得这个问题上还是认识不到位,政策也不到位。政府应大力鼓励民营企业培训员工、加强研发可以由政府相关部门直接组织民营企业的经理、管理层进行培训。现行的做法主要是帮助企业解决临时性的困难,而在能力提升方面做得不够。现在大学里的EMBA不少是有名无实,很多经理学了一次又学一次,目的不在于学东西,不是为了提升能力,为了搞关系,关系变得比能力重要,扭曲了培训的意义。在这些方面,政府是可以出台一些措施来了引导的

要帮助中小企业,除了政府,国有大型企业在这方面也可以发挥作用。我们过去讲传带,政府能不能想一个法子,让大型企业传帮带,带动中小企业,传帮带的路子很多,我觉得这个需要创新按照传统的理论问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传统理论过多地强调竞争对大中小企业之间、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如何加强合作讲的很少。其实也就是合作。运用中国的政治优势,让国有大型企业担负起一些社会责任,以合作、外包、委托等等方式来提升中小企业进行传帮带,提升她们的能力,我觉得这方面政府可以引导。

我讲的不一定对,我感觉民营经济转换发展方式,民间投资拓展空间、民营企业提升能力,需要打破传统的框,反思传统的一些理论和做法。只有这样,民营经济才能突破瓶颈阶段脱胎换骨,走向新生

话题:



0

推荐

刘尚希

刘尚希

113篇文章 8年前更新

  湖南人,财政部科研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贴专家、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关注公共性问题,尤其注重从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角度来观察研究经济、社会问题和宏观政策。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