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共识。这其中实际上隐含着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说我们现行经济发展方式不行了,需要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来代替那么,现行的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不行了呢?其实高度概括为一点,基本特征是生产与消费相背离,经济蛋糕越做越大,而最终消费的份额倒是越来越小,是一种“见物不见人”的发展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一旦背离了消费,也就是背离了人自身。要说消费与人的关系,大概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二者之间更紧密的了。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但在流行的经济学认识中,消费只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好像与人无关。讲扩大内需、推动消费,是把消费作为一个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来看待的,消费的作用似乎仅仅在于此。当经济增长的其他两个动力十足的时候,消费这个动力也就可有可无了,故而只有当出现危机的时候才想起了消费的重要性。1998年是一次,2008年又是一次。这两次都是出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外需不足导致经济增长滑坡的严峻局面。现在是该到了重新认识消费的时候了。

其实,消费既是解决经济问题,同时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把共同钥匙。当把消费与人自身联系一起的时候,不难发现人的能力是通过消费“生产”出来的。人的能力差距,尤其是群体性的能力差距,是造成社会各种差距的基础条件。

例如收入差距扩大,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收入差距的背后是能力差距。能力的差距实际上是构成收入差距的一个基本前提,为什么整个社会的收入差距这么大呢?为什么城市的收入和农村的收入差距在扩大?其根子在城乡居民能力的差距在城乡分治的背景下不断扩大。增加农民的收入难就难在农民的能力普遍低下。农民的能力不提升,没办法实现稳定的就业,无法到附加价值更高的岗位去就业,又怎么来根本提升农民的收入?靠财政补贴增加农民收入?只是一时,不能一世,是不可持续的。对农民来说,最终还是要靠改善其就业的能力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能力的不平等实际上成了一个起点的问题我们讲起点公平,起点公平在哪里?起码能力上大体要一致,不能因个人的原因而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导致穷人(也就是消费严重不足的人)落入到一个低能陷阱里无法翻身。文盲复制出来的还是文盲,低能力的家庭复制出来的还是低能力的人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就会在社会阶层层面形成一种固态、固化的社会结构。这种阶层的固化那就形成一种低能陷阱,使一部分社会成员永世不得翻身。因此,对一个社会来说,最根本的问题不是在于存在富人和穷,而是在于富人和穷是固定的,从而固化了社会阶层。一个社会一旦陷入到这种状态,整个社会的活力就消失了,甚至出现阶级的对立,导致严重社会冲突

能力差距的背后是消费差距。社会群体的能力鸿沟也是由消费来构建的。贫穷的含义不是收入,也不是财产,而是消费。消费的贫穷才导致了能力的低下,消费的不平等才导致了人发展的不平等。

那是不是有了财产、收入的平等就有了消费的平等,进而有了能力的平等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即使是实现了收入平等,也不等于消费平等,更不等于能力平等。因为现代社会的消费,不只是私人消费,还有公共消费,而后者更与人的能力密切相关。

公共消费在现社会已经越来越重要了。公共消费也可以说是公共产品,或者说是公共服务的消费,其实我更愿意直接使用“公共消费这个概念。公共产品,或者说公共服务是从提供者的角度来说,而公共消费是从效用的角度来说的。消费产生的是一种效,形成的是一种能力。公共消费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基础性——它是私人消费的基础、前提或者说基本条件在我们日常消费,实际上有大量的公共消费作为前提存在只是时常被人忽略了。比如煤气、自来水、下水道,这些设施的使用就是一种公共消费前提下的私人消费。私人开车上马路是不是在消费?但前提是要有马路,而马路就是供公共消费的。还有社会保险、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基础教育、社会治安、生态环境等等,这些也是公共消费。公共消费是以政府为主体来提供的,在社会化和公共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历史阶段公共消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消费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其比重也会越来越高。平时我们只是看到了有形的消费,这些无形的消费其实对于人的发展、人的能力的形成更为重要。

  公共消费作为私人消费基础前提,当公共消费不足时,私人消费也会裹足不前。例如农村的消费,需要乡村道路、文化站、学校、卫生站等等提供的公共消费为基础,否则农民的消费水平即使是有钱也难以提高。家电下乡,如洗衣机,需要自来水;汽车、摩托车需要有乡村道路;而学会使用这些家电,则需要基本的文化知识,至少识字,看得懂家电的操作说明书。没有公共消费先行,私人消费有潜力也难以变成现实。穿衣、吃饭、住房,看起来很私人化的事情,实际上也越来越离不开公共消费,为什么?例如米面不是你生产的,你消费时放心吗?同样,买来的菜你放心吗?这涉及到消费安全问题,要实现放心消费,那就需要政府在这方面花钱政府在这方面就是一种公共消费。所以公共消费是基础和前提,它是以一种集体消费的方式实现的

  公共消费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公共性,应当是平等。但是目前城乡居民之间在公共消费上极其不平等,这就给当今社会带来了很多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难题,如社会的能力鸿沟、就业能力的不平等、收入差距等等。再一个特征是公共消费的不可替代性只要是社会的一员,就离不开公共消费。如道路,世界最有钱的富翁也不能离开公共道路网而自修私人马路。公共消费在现代社会重要性愈益显现。

  与此同时,公共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份额在不断地提升。为什么公共消费的份额会扩大呢?实际上这是由社会化程度和公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所带来的,比如工业化使社会化程度提高了,包括产品的社会化,生产方式的社会化、人自身的社会化,城镇化带来的是公共化的提升,大家居住在这个公共空间里,联系越来越紧密,公共化程度越来越高比如农村的房子没有公摊面积的概念,但是城市的房子就有许多公共的空间,所以城市化会推动公共化,推动公共化就需要政府、需要社会以某种方式来提供更多的公共消费,比如建一个居民小区,小区内要有草地、树木、路灯等等用于公共消费的设施小区外还要有公园、学校、医院等等满足公共消费的各种服务。为了满足人们的消费,这些都需要以集体的方式来消费。所以城镇化的提升,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公共消费需求,公共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份额也就随之不断提升。总之,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消费也会不断扩大。

  消费之于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实,对整个社会来说,改革也好、发展也好,我认为最终是要以消费的状态来衡量,消费的状态包括三个要素:一是消费的水平是不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相应地得到提高。生产消费没有脱节,那么经济发展才能正常。二是消费的平等性这事关社会的公平正义,脱离基本消费的平等性来谈论公平正义毫无意义。三是消费的安全性我把这三个要素称之为消费的状态,整个社会的消费状态改善了,改革、发展也就是正当的,同时也就做到了以人为本,实现了科学发展。这也就意味着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了真正的转变

话题:



0

推荐

刘尚希

刘尚希

113篇文章 8年前更新

  湖南人,财政部科研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贴专家、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关注公共性问题,尤其注重从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角度来观察研究经济、社会问题和宏观政策。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