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3年07月15日 19:40

拓展经济改革,应当转换视角

当前,我国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世界中等收入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100美元。我国的市场经济也从起步、成长阶段,相应进入到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新阶段。总体看,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并已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之中。我国的经济规模和对外贸易规模在全球的比重都达到了11%,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对外贸易规模则是世界第一。但这就像一个少年,身材体量与成年人相差无几了,而行为举止却还带着几份稚嫩,并不成熟。这意味着我国的发...

阅读全文>>
2013年03月30日 22:41

分配改革:应重构国家、企业和居民三者关系

提要

    分配改革是重启未来发展动力的关键。收入差距和财产差距是相互影响的,把消费考虑进来,消费差距、收入差距和财产差距三者也是相互制约的。分配问题要从贫富差距着眼,不能仅仅局限于收入的分配。从当前看,控制收入差距更重要;从未来看,控制消费差距更重要;从发展看,控制财产差距更重要。在影响分配的各种纷繁复杂的制度问题中,国家、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制度考量具有轴心意义,其他各个方面的问题都可归结到这个轴...

阅读全文>>
2013年02月05日 21:52

分配改革主线:国家、企业和居民三者关系

分配问题存在于分工协作的社会共同体之中,如果人们都过着像鲁滨逊式的生活,除了自然的时间分配之外,生产成果的分配这类问题是不存在的。在复杂的经济社会体系中,分配的核心是通过制度安排显现出来的国家、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关系。其中不仅蕴涵着分配的比例关系,更重要的是,国家、企业和居民这三者同时是三大分配主体,其在整个分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权力和权利、责任和义务等多个层面的关系界定,对应着不同的分配格局。...

阅读全文>>
2012年12月07日 19:19

分配制度改革应从收入、财产和消费三个层面入手

分配制度改革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但各种讨论不由自主地集中在“收入”的分配制度上。收入分配制度固然重要,但在贫富差距中并不起决定性作用。观察分配问题要用中医思维,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国的分配差距扩大,分配不公加剧,在收入层面只是一个表象,根子还在整个体制,包括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行政体制等等方面,把所谓的“收入分配制度”单独拎出来进行改革,可能会事与愿违。

 

收入差距只是贫富差距的...

阅读全文>>
2012年12月02日 11:56

“考察地方官还应看是否欠了一屁股债”

下文是新京报记者宋识径和实习记者王磊对我的一个专访,录于此,供大家参阅。

 

财政部专家刘尚希认为地方征收过头税与政绩考核机制有关,政府行为应做风险评估

  临近年底,全国多地爆出了征收“过头税”的消息。收过头税是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三令五申禁止的行为,并且税收行为有明确的法律规范,那么,地方政府为何会“公然违法”?“过头税”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新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最早系统研究财政风...

阅读全文>>
2012年11月25日 12:20

“营改增”: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入中后期,营业税的弊端日渐凸显

 

所谓“营改增”,就是把现行征收营业税的行业和企业改为征收增值税,交纳营业税的纳税人变为增值税的纳税人。现行税制的整体框架是1994年税制改革时建立的,营业税是当时改革留下的一个尾巴,形成了货物的生产销售征收增值税,而服务的生产销售征收营业税的并存格局。随着我国工业化进入中后期,增值税与营业税的双轨并存导致的问题日益凸显。从2012年1月1日起,国务院决定...

阅读全文>>
2012年11月05日 16:31

税制改革不应以提高直接税比重为目标

有一种观点似乎已成为共识:提高直接税比重,降低间接税比重,使我国税制逐步向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过渡。税制改革的这种目标定位是否恰当?这不仅事关税制改革的成败,而且可能会衍生多种公共风险,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对此,大有讨论的必要。

在各项税收收入中,何为主体税的问题,属于税收收入结构的范畴,描述的是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税制模式属于税制结构的范畴,是税制设计或改革的对象,二者不是...

阅读全文>>
2012年10月24日 22:49

未来财政体制变革的方向

     前言: 2012年10月9日,本人接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专访,就财政体制改革问题谈了一些看法,录于此,供参阅(与报纸原文略有出入,原题为:未来应建立“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 )。      

1.1994年税改以来,中央财政的规模在不断加大,地方财政规模在逐渐缩小;很多具体事务,是由区、县、乡等基层政府来完成。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权不匹配的状态长期存在,这种不对称的局面,是否需要调整...

阅读全文>>
2012年10月18日 12:31

直接税的比重无法通过税改来提高

直接税的调节作用在动态条件下是不确定的

 提高直接税的比重,不约而同地成为学术界、决策层以及民间舆论的愿望与期盼。虽然其背后的理由与依据各不相同,但这种“偏爱”的倾向却是一致的。为什么对直接税变得如此厚爱呢?归纳起来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强调税制的调节功能,认为直接税调节功能强,尤其是通过累进税率的设计,可使富人多纳税,对抑制我国贫富差距的扩大具有重要作用。二是把直接税比重的高低视为税制结构优...

阅读全文>>
2012年07月23日 12:57

按家庭征个税会更公平吗?——兼论我国个税改革的方向

 内容提要

   美国的个税制度很难成为我国个税改革的样板。越来越复杂的美国个税束缚了个税调节分配功能的发挥。超过一半的OECD国家已经放弃旧制,改为按个人课征个税。这使税制变得简单,同时避免个税对社会“婚姻中性”的妨碍。世界上已经有27个国家(地区)实行单一税,个税变得进一步简单、透明和实质公平。放弃累进税,个税按个人征收还是按家庭征收的选择、分类征收与综合征收的权衡等难题将不复存在。树立新的公平观,我...

阅读全文>>
2012年05月31日 13:18

丢掉对房产税的幻想

房产税虽然是一个小税种,但总是牵动社会各方面的神经,时不时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对房产税的幻想太多、寄予的希望太多、赋予的功能太多。

例如在房地产调控过程中,依据我国近两年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情况,政府采取了限购的措施,以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由于限购是一种行政手段,于是乎人们总希望用经济手段来替代,房产税被认为是可替代限购的最佳手段。房产税扩大试点的消息一经传出,就有人...

阅读全文>>
2012年03月12日 13:59

房产税改革的必要性、定位及其方法

有关房地产税的改革在2003年就已经提出,直到2011年1月28日上海和重庆进行房产税改革试点,我国房产税改革才算是正式拉开序幕。在这8年多的时间,房产税多次在社会上引发热议,人们对房产税的认识在深入,同时,争议也依然存在。为了避免混淆,这里所说的“房产税”与“房地产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的是一个税种,后者指的是包括房产税、土地增值税等与房产、土地相关税种的总称。

 一、房产税改革的必要性

房产税改革...

阅读全文>>
2012年03月05日 23:14

税收增长是否应当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面对这些年税收的高增长,有种流行看法认为,税收增长应当与经济增长同步,不应高于或者低于经济增长。这种看法蕴含了一个很重要的判断:只有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才是“正确”的。果真如此吗?

其实,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是否应当保持同步,决定于一定时期的政策目标,或者说是公共选择的一个结果,不是一个税收增长的永恒准则。在税收收入占GDP比重很低的时候,例如上个世纪90年代,国家财政困难,已经对社会共同体的正常...

阅读全文>>
2012年03月03日 20:59

民众的“税感焦虑”从何而来?

与“税感麻木”相比,“税感焦虑”是一种社会进步,反映出社会大众在关注税收、了解税收,意识到税收的重要性。大众税收意识的觉醒,是税收法治化、民主化的前提,同时也表明税收法治化、民主化过程在预热和开始起步。过去税收主要是企业交纳的,而且主要是国企,大家对交税没有多少感觉,认为税收制度、政策那是政府、专家的事情。而现在个人要交税,不仅收入所得要交税,拥有财产也要交税;同时,交税的民企也越来越多,民企日益...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8日 16:15

不能以美国为标准来衡量我国的财政体制

我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发端于18年前的1994年,是中国版的财政分权。虽然吸纳了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些制度元素,但更多地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根据我国的国情创造出来的。对于这一具有世界意义的实践,不少人是用美国财政理论——财政联邦主义来解释的,并以为是财政联邦主义在中国的实践。这是一个理论的误解,正是理论误解才导致或者说衍生出许多对分税制的误读。例如,地方财政的独立性不够,受制于中央太多;地方财政的财权与事权...

阅读全文>>
2012年01月03日 11:00

积极财政政策重在改善结构

财政政策具有双重属性,既是经济政策,又是社会政策,具有双重的功能作用。同时,财政政策作用于经济社会,既可以是扩张总量,也可以是改善结构性。至于具体发挥什么样的功能作用,依不同时期的条件和政府的政策目标而定。

2011年12月中旬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明确2012年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形式上看这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但从实质分析,其方向、内容和着力点,与前两年相比,已经产生了不小的变化,明年依然会产生...

阅读全文>>
2011年12月14日 23:57

减少贫穷,要靠提升发展的包容性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虽然仅是一句话,但这是一篇大文章,其内涵超越了经济参与,实现“经济包容”,还包括拒绝社会排斥,实现人人平等的“社会包容”。

在当下快速发展的中国,“包容”是最迫切需要的一种精神。只有包容,才有社会和谐;只有包容,才有文明的进步;只有包容才有经济社会进一步的发展。我国当下的带有原始痕迹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分化的社会阶层,导致了许多的不包容:...

阅读全文>>
2011年12月12日 10:22

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年底突击花钱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财政部也通过召开视频会议强调,要坚决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能否通过一次会议或者发一个文件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是一种体制性现象,不是偶尔的工作失常。不深化改革,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年底突出花钱的现象就会年复一年地反复出现。

有两种情况属于年底突击花钱:一是收入预算执行到年底时出现超收,这些超收收入事先没有安排用途,年底突击使用。如果没有经过法定程...

阅读全文>>
2011年12月08日 16:37

明年宏观政策要以“保增长”为主吗?

 

当前经济形势很纠结,不确定性越来越大。明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何去何从,不只是关系到明年,而是关系整个十二五时期。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明年是第二年了,如果调结构,转方式没有实质性进展,十二五的目标很可能落空。倘若如此,这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极大威胁。真要到了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持续的那个时候,就已经来不及了,那时恐怕不只是经济危机,而是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

其实,全球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形...

阅读全文>>
2011年07月05日 15:10

靠进口更多奢侈品来改善民生,提高幸福感?

下面是新京报记者就商务部提出降低中高档消费品(包括奢侈品)进口环节税收问题对我做的一个访谈录。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不代表任何部门和单位。欢迎讨论。

 

新京报:您认为是否由于进口环节的税收过高导致进口奢侈品品国内外价格倒挂,从而导致大量的包括代购在内的海外购买?

 一般而言,出产地价格要低于销售地价格。国外商品卖到中国,在中国的价格通常要高于国外价格,这其中有经销成本、财务成本、运输成本、储藏成本...

阅读全文>>